时间:2023-02-08 13:53:49 | 浏览:124
王当然是个大姓,我们都知道它在百家姓当中排名第八,它的来源也是非常复杂的。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那么姬姓就是是怎么演变成王姓的呢?今天就来说一说这其中的故事。
三王世系图;夏王世系之图、商王世系之图、周王世系之图: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庽王—宣王—幽王—平王—桓王—荘王—喜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到周灵王姬姓的后裔 …—景王……
王姓的源头除了妫姓、子姓之外,还有一个姬姓。
姬姓在先秦时期也曾是着姓、大姓,武王灭商后,延续三个半世纪的西周都是姬姓的天下。西周以后将近300年的春秋时期,姬姓的周廷在名义上仍保有天下宗主的地位。就是在战国时期,姬周也作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存在了将近200年。
姬姓的始祖即史籍中记载的后稷。传说后稷的母亲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见一个巨大的人的脚印,她感到好奇,因为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巨大的脚印。她走过去,踩在那个巨大的脚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脚大多少。谁知这一踩就怀了孕,后来居然生下一个男孩。姜原以为这个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让过往的牛马把他踩死。不料牛马见了这个孩子全都绕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里,但她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又没扔成。最后姜原来到一条水渠旁,当时正值冬天,渠水结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冻死。就在这个时候,又飞来一只大鸟,它卧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护翼温暖着这个孩子。姜原以为这个孩子有神灵保护,不是个普通的人,就放弃了把他抛弃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抚养成人。因为当初这个孩子曾经被抛弃,所以这个孩子名字就叫弃。
这不过是姜原部落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的一个传说而已。传说固然不可信,但弃确有其人,他因为善种五谷,在帝尧时被举为农师。舜继位后,又把他封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号为后稷,赐姓为姬。
后稷以后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个名叫公刘的人,他“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谓,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使姬姓部族迅速发展起来。这时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刘以后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个名叫古公亶父的人。在那个时候,当地戎狄之人经常侵扰姬姓部族,为了避免与他们发和冲突,古公亶父便率邻部族从豳(今陕西旬邑西南)迁徙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脚下。古公亶父带领部族在这里建筑城郭房屋,并建立了官僚机构管理部族事务,从而具备了国家的规模。
古公的孙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当时正值商纣王残暴统治时期,姬昌大行仁德,礼贤下士,与之成了鲜明的对比。姬周的力量不继发展,接连征服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又把都城向东迁到了丰邑(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到了周武王姬发的时候,终于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姬姓名发其先祖弃帝喾之子—成王名谝—康王名剑—昭王名瑕—穆王名满—共王名繁—懿王—孝王—夷王—庽王—宣王—幽王—平王—桓王—荘王—喜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名夷定王子在位十四年,—到周灵王在位二十七年—王氏祖宗姬晋的父亲周灵王。景王……慎靓王在位六年—赧王名延在五十九年。
周武王的兄弟众多,其中有一个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灭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武王灭商后,举行了庄重的进入商都的仪式,周公旦手持大钺,姬高手持小钺,护卫着武王进城。入城以后,姬高又奉命打开殷商的监狱,释放出关押在那里的百姓。接着又接管了商朝掌管音乐礼仪的机构。因此,当武王分封诸候的时候,姬高被分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所以又称毕公高。武王死,成王立。成王临死的时候,又召公、毕公召来,让他们辅佐太子钊。成王死,太子钊立,是为康王。康王曾作《毕命》,命毕公高“以成周之众”“保厘东郊”。据史记记载,成王、康王的时候,“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天下治理成这样,不能说没有毕公高的功劳。
不知过了几代,也不知什么原因,毕公高的后代们失去了封爵和封地,他们在当地变成了布衣平民,有的还跑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区。只有他们因地而改的姓氏——毕,还记载着他们往日的荣耀。在春秋中期的时候,毕公高的后代中有一个叫毕万的人来到了晋国,再一次使毕公高这一支姬姓家族兴旺起来。当时晋国正是晋献公在位,毕万在晋献公手下当差。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毕万和赵夙一起统兵进攻霍、耿、魏三国,将它们灭掉。毕万因功被晋献公授予大夫之位,封在了魏(今山西芮城县北)地。从此,毕万及其后代又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氏而疑义姓魏了。这支由姬而姓毕,由毕而姓魏的后稷的后人,在春秋晋国出了不少名人:有随从晋文公流国并协助他回国即位的魏武子,有使晋悼公“作年之中九合诸候”的魏绛,有与赵简子一共同攻范氏、中行氏从而拉开“三家分晋”序幕的魏侈。在这一次次的政治斗争中,魏氏协助了晋室,却也壮大了自己。最后终于导致了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灭亡。这时候,中国的历史已经进入了战国时期。
由魏氏建立的魏国始终是战国七雄之一。它有辉煌的时期,也经历过衰败的阶段。在经过250多年的战友风雨之后,魏国的最后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军俘获,魏国亡。魏国亡后的第4年,秦朝就统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孙们也分散到各地,被人们称为王家。从此,他们便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
由姬而姓毕,由毕而姓魏,由魏而姓王的除了魏国君主王建的后代外,一些魏国宗亲的后裔也经历了这一条道路。最着名的就是魏公子无忌。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昭王死后,无忌的哥哥即位,为魏安厘王。无忌为信陵君。信陵君是着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以礼贤下士、好养门客着名,很多有才干的人都慕名投到他的门下。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军在长平大破赵军后,又乘胜进军,围困赵首都邯郸。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因此,赵国写信请示魏国援救。魏王说:“谁敢援救赵国,等我军攻破赵国后就先打他”!魏王果然害怕,他急忙令晋鄙驻扎在赵国的边境上,停止进军,观望秦赵的胜败。赵国的平原君急了,写信给信陵君说:“我之所以和你结成姻亲,是因为敬幕你为人仗义,以解别人的危难为己任。现在,赵国有难魏却视而不救,怎能说明你为人仗义呢?况且,你的姐姐还在赵国,你即使不关心别人,难道也不管你姐姐的死活吗?”信陵君听了门客候赢的计策,让魏王的爱妃如姬偷了兵符,自己带了兵符矫诏杀了晋鄙,亲自邻兵救赵,解了赵国之危。信陵君这个举动,在各国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国诸候都愿意与他结交。后来,信陵君率五国之兵大破秦军,把秦军逼入函谷关使其不敢出来,因此,信陵君名震天下。秦国对他既怕又恨,花费巨资行反间计,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最后终于达到了目的,使魏王不再信任信陵君。信陵君被魏王冷落后,日日沉湎于醇洒美色之中,忧郁而死。几十年后,秦国灭掉了魏国,信陵君的孙子卑子害怕受到迫害,率领家人逃到泰山。他们也不再姓魏了,因是王族后代,也改姓了王。
作为王姓先祖的姬姓人物还有一个人也应当提到,这就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太子晋是东周时一位颇有才华的王室贵族。据说有一次晋平公派叔誉入周觐见,太子晋的能言善辩令叔誉感到十分意外,回到晋国后,就对晋平公说:“灵王太子晋才15岁,竟如此厉害,我和他辩论,竟被他问得理屈词穷。我们还是及早归还先前侵占的周王室的土地吧,否则我们就会大祸临头”。在一边的师旷听后很不服气,他不相信一个15岁的孩子会有这么厉害,便要求到周廷与太子晋辩论。没想到师旷见了太子晋后也被太子晋问倒。师旷是个盲人,他利用这个生理上的残疾为自己找了个下台的台阶。他说:“我是个盲人,看不见,只靠耳朵来了解外部世界。耳闻要比眼见的东西少多了,所以容易被问倒。”话虽这么说,师旷也确实领教了太子晋的厉害。
太子晋不但对来较量的使臣唇枪舌剑,对自己国家的事也据理力争。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水、洛水两条河流洪水泛滥,直接威胁着王宫的安全,周灵王打算用堵截的办法阻住洪水,太子晋坚决反对,主张用疏导的办法根本解决。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太子晋从如何治水的问题中引申出如何治国的大问题,指出壅堵的办法实际上是保自己于一时而使矛盾激化。他说:“王将防斗川以饰宫,是饰乱而佐斗也,其乃章祸而遇伤乎?自我先王厉、宣、幽、平而贪天祸,至于今未弭。我又章之,惧长及子孙,王室其愈卑乎?”这哪里是在谈治水,分明是在总结东周的政治教训。
太子晋是东周时一位具有太子身份而没有能够继承王位的人。关于他为什么没能继承王位,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因为直言相谏而被废掉了太子的身份;另一种说法是年幼早丧,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无论怎样说,人们都对这位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太子充满了惋惜之情,于是人们便把他的早逝加以神化,从而使他变成了一位神仙。《太平广记》引《列仙传》记载了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自幼好吹笙作凤凰鸣。他在伊水、洛水之间游览的时候,遇见了道士浮丘公。浮丘公见他有仙风,便把他接上了嵩山。王子乔一去就是30多年。家里人入山寻找,王子乔忽然出现,对寻找他的人说:“告诉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缑氏山顶能见到我。”到了那天,人们果然看见王子乔出现在缑氏山顶。只见他骑着白鹤,向众人招手,但可望而不可及。这个故事中的王子乔就是太子晋。
无论是史书中记载的太子晋还是神话故事里的太子晋,都曾被后来王姓家族引为自己祖先的根据。《新唐书》卷七十二《宰相世系表》说:“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徙,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传至现在的《西清王氏族谱》中有一篇《太原王氏宗族探源》,文中说:“周灵王太子晋,名子乔,英年辅政,诸候宾服。只因谷、洛二水将浸及王宫,周灵王患而壅之;惟太子以谷、洛二水既壅,势必泛滥于民田,民以食为天,力主其不可。因此触怒父王,被贬为平民。自是太子赍志以终,年仅17岁。所幸有子宗敬,少有大志。及灵王崩,次子景王嗣位,宗敬曾仕周为司徙。究因王政失坠,周室就衰,于力不从心之余,毅然辞职徙太原,而邻里仍称之为王家,乃以王为姓,并尊晋公为王氏系姓始祖。”这两个记载是从史实角度上对太子晋为王姓始祖的认同。唐刘禹锡《王质神道碑》说:“质字华卿,始得姓自周灵王太子晋,宾而天仙,时人号曰王子,因去姬而为王氏”。这是从神话传说角度对太子晋为王姓始祖的认同。无论如何,太子晋为王姓始祖之一已成为千百年来被人们认可的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