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9 20:15:24 | 浏览:104
解读百家姓贾姓名人。贾耽简介,为唐代著名地理学家、宰相。贾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7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贾姓是在中国姓氏排行第45位的大姓,人口较多。
贾姓名人:贾耽
贾耽(730年—805年10月26日),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唐代著名地理学家、宰相,曹魏太尉贾诩之后。历仕玄、肃、代、德、顺、宪六朝。
天宝十载(751年),贾耽登明经第。乾元元年(758年),任临清尉,累擢汾州刺史,任内有异绩。历任河东节度副使、鸿胪卿、山南西道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工部尚书、东都留守、义成军节度使等职,曾参与征讨梁崇义、李希烈叛乱。贞元九年(793年),以右仆射衔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任内虽无关于安危大计的建言,但他恭行温厚,被时人称为淳德君子。贞元十七年(801年),封魏国公。唐顺宗即位后,进左仆射。
永贞元年(805年),贾耽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傅,谥号“元靖”。大中二年(848年),绘像凌烟阁。
贾耽工诗擅书,擅长地理学。郑馀庆称其“文章之制,博达而清约”。他是裴秀之后中国地理地图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继承并发展了科学制图的方法,对后世制图影响深远。著有《海内华夷图》、《备急单方》等。《全唐诗》存其诗。
主要成就
贾耽是继裴秀之后中国地理地图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科学制图的方法,对后世制图影响深远。贾耽在书籍中的地理记述是中国对外宣示领土和海权的重要依据。
贾耽生活在唐王朝由繁荣昌盛的顶峰走向跌坡的转折时期。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政治活动,长期在地方和中央任重要职务,目睹了国势衰落边疆多事的情景,深表忧虑。常说“率土山川,不忘寝寐”,盼望早日收复失地,恢复领土完整,怀抱强烈的爱国热忱。
贾耽一生为官四十七年,其中居相位十三年,事务繁忙,政绩茂异。与此同时,他根据国家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结合政治、军事研究地理,考察地理。
贾耽研究并绘制地图的目的很明确,是要像西汉萧何那样搜集秦国地图帮助刘邦夺天下,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那样用米堆积立体地理模型供军事行动之用。他羡慕前哲,绘制地图,要为唐朝的政治、军事服务。贾耽年轻时正值“安史之乱”,政治不稳定,人民赋税很重,生活困难,国力衰弱,没有足够的力量确保边疆安全,河西陇右(今河西走廊)一带被吐蕃所占。“职方失其图记,境土难以区分”、“剑南西山三州七关军镇监牧三百所丧失,河西陇右州郡悉陷吐蕃。国家守于内地,旧时镇戍,不可复知”。贾耽对此深为焦虑,决心绘制陇右沦陷区的地图,以备政治军事所需。
为此,一方面他采掇舆议,进行广泛的调查采访,凡四夷之使及使四夷还者,必与之从容,讯其山川土地之终始。收集“绝域之比邻,异蕃之习俗,梯山献琛之路,乘舶来朝之人,咸究竟其源流,访求其居处。之行贾,戎貊之遗老,莫不听其言而掇其要;闾阎之琐语,风瑶之小说,亦收其是而芟其伪”。
另一方面,“寻研史牒”,经常查阅中央和地方保存的旧有图籍。对“九州之夷险,百蛮之土俗,区分指画,备究源流”。从而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积累起丰富的地理知识。贾耽对裴秀的“制图六体”非常推崇,认为“六体则为图之新意”,要“夙尝师范”,加以学习和借鉴。贞元十四年(798年),贾耽果真用裴秀的制图六原则绘制“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一轴(已佚),主要表现陇右兼及关中等毗邻边州一些地方的山川关隘、道路桥梁、军镇设置等内容。由于贾耽对搜集到的地理资料作了慎重的取舍,所以,“岐路之侦候交通,军镇之备御冲要,莫不匠意就实,依稀象真,”内容较为翔实。他在献图的表文中写道:“诸州诸军,须论里数人额;诸山诸水,须言首尾源流。图上不可备书,凭据必资记注”。就是说,图中难以用符号表示的地理内容,如政区面积、户口人数、山川源流等,他用文字注记详加说明,然后汇编成册,故名《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吐蕃黄河录》。图和说明一并奏之朝廷,希望作为收复失地,用兵经略的参考。德宗皇帝览后称善,特赐厩马一匹,银二百匹,银盘银瓶各一,以示奖励。
贾耽一生喜爱地理,尤勤于搜集地理方面的资料。从兴元元年(784年)至贞元十七年(801年),他经过17年的充分准备,终于绘成名闻迩遐的《海内华夷图》,撰写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献给朝廷。他在表文中简要记述了绘图的目的、经过、内容及用途:“臣闻地以博厚载物,万国棋布;海以委输环外,百蛮绣错。中夏则五服、九州,殊俗则七戎、六狄,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昔毋丘出师,东铭不耐;甘英奉使,西抵条支(今伊朗、伊拉克境);奄蔡(今咸海、里海北)乃大泽无涯,宾(今喀布尔河下游及克什米尔一带)则悬度作险。或道里回远,或名号改移,古来通儒,罕遍详究。臣弱冠之岁,好闻方言,筮仕之辰,注意地理,究观研考,垂三十年。……去兴元元年,伏奉进止,令臣修撰国图。旋即充使魏州、汴州,出镇东洛、东郡,间以众务,不遂专门,绩用尚亏,忧愧弥切。近乃力竭衰病,思殚所闻见,丛于丹青。谨令工人画‘海内华夷图’一轴,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别章甫在衽,奠高山大川;缩四极于纤缟,分百郡于作绘。宇宙虽广,舒之不盈庭;舟车所通,览之咸在目。”
《海内华夷图》的幅面大,载负量亦丰:
①由于贾耽采取“多闻阙疑,讵敢编次”的严肃态度,图中内容当是翔实可信。除绘有国内及毗邻边疆地区的山川、政区形势而外,对域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名称、方位、山川等内容,亦有适量的记载,称它是小范围的亚洲形势图,并不言过其实。
②有统一的比例尺。图中采用一寸折地百里(相当于1:1800000)的比例尺绘制而成。图形轮廓比较准确。
③图中的地名古今并注,“古郡国题以墨,今州县题以朱,今古殊文”,开我国以两种颜色标注地名的先河。此法一直为后世的历史沿革地图所沿用。
《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40卷,形式上是“海内华夷图”的文字说明,但其图、说各自独立成篇,视它为总地志性质的地理著述亦不为过。“中国以《禹贡》为首,外夷以《班史》(即班固《汉书·地理志》)发源,郡县记其增减,蕃落叙其衰盛”,“凡诸疏舛,悉从厘正”。如“前地理书以黔州属西阳,今则改入巴郡;前西戎志以安国为安息,今则改入康居”,可见他对历代地理沿革,边防及城镇都会的变迁、各地人口增减的考订,大大超过前人。对当时政治地理、物产、经济状况的叙述,也比较完备。此书已初具方志规模,对后世地方志的编纂有深刻的影响。它以详于考订古今地理见长。原书佚。
贾耽还著有《皇华四达记》十卷、《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六卷、《吐蕃黄河录》四卷。这些著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海内华夷图》在1137年时被缩成《华夷图》和《禹迹图》刻于石上,现保存在西安碑林。
个人作品
贾耽工于书法,其正书师法虞世南,并通晓医术。著有《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陇右山南图》六卷、《贞元十道录》四卷、《皇华四达记》十卷、《吐蕃黄河录》四卷、《三代地理志》六卷、《地理论》六卷、《唐七圣历》一卷、《备急单方》一卷、《医牛经》一卷、《地图》十卷及《百花谱》。《全唐诗》录其诗一首。《全唐文》录有其文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