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0 14:01:16 | 浏览:114
现代社会中的人姓名都是父母长辈送出的期望,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好寓意。而在古代姓名字号特别多,有一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在取名。
那么,本期取名大全了解看看古代姓名字号是自己可以取的吗?
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字是四种截然不同的东西,直到近代,才归类为「姓氏」和「名字」两个单元。“名”,是个人的特称,多由父母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和字的区别在很多文献上写得明白,如《礼记·檀弓上》所言「幼名,冠字」,人在出生的时候无名无字,出生三个月之后,会起名字,这就是「幼名」。而在成年之后,行冠礼,则「冠而字之」,可以走入社会了。《礼记·士冠礼》中有言「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成年之后,长辈们起的「名」就不适宜在社交场合直接称呼了,得取一个供平辈、晚辈人称呼的新叫法,就有了「字」。
「字」是男女皆有的,不是男性独占。《红楼梦》第三回中,贾宝玉问黛玉「妹妹尊名」,黛玉说了名字。但宝玉问「表字如何」的时候,林黛玉说「无字」。这是因为黛玉年龄未到十五岁,又没有婚配,就没有自己的「字」。《礼记·内则》中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这是说女子的成人礼在十五岁,之后就可以嫁人了。在这个时候,就有了自己的「字」。所谓的「待字闺中」,就是来源于此。
「字」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但以双字者居多,更长的少见。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就是单字。岳飞,名飞字鹏举,就是双字。取字的方法有很多,但一定要与「名」有所关联,《颜氏家训·风操》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正是此意。可以取近义,也可以进行一些比喻延伸,甚至可以反义相对,方法多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
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
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溢”),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
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