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3:08 | 浏览:121
解读百家姓于姓。于姓文化浅说之八首关于于慎行咏聊城的诗篇。于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出自炎帝、黄帝世系的典型的自黄河流域播迁全国的姓氏。春秋战国,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国。
于姓文化之于慎行诗文
今天聊城所管辖的地方,在明代或属于东昌府,或属于兖州府,这些地方有的是于慎行为官的必经之地,有的是还是他的祖茔所在地,因此他也曾经多次到过这些地方,并留有诗篇。他的诗歌中所写到的今天聊城所辖的地方主要有:
1、茌平
于慎行《谷城山馆诗集》中以“茌平”为题的诗篇有一首,即《茌平道中感怀》:
父老迎相问,君今华髪归。
云霄身自贵,家国事多违。
具迩差皆尽,同游既已稀。
畏看旧门巷,先有涕沾衣。
茌平向来属于东昌,今天的茌平是在金代复置,并在现在的县城所在地建立县城。历史上的茌平是从东南陆路进京的必经之地。所以历代名人,对于茌平多有吟咏。于慎行来往北京,如果从德州的运河登舟或下船,一定要经过茌平。从明末邢侗、阮自华合着之《东阿于文定公年谱》中可以知道,万历十九年(1591年),于慎行从北京返回家乡,就曾经过茌平县。考其诗意,这首《茌平道中感怀》诗当作于此年。
2、阿城
于慎行《谷城山馆诗集》中以“阿城”为题的诗篇有一首,即《阿城舟中送别张洪阳宫保南旋》:
一笑相看共白头,君今亦遂碧山游。
忧时早辟留侯谷,蹈海初浮越相舟。
千里人随江浦月,十年书隔蓟门秋。
灯前斗酒休辞醉,别后闗河雁亦愁。
阿城本是战国时期晏子治阿的地方,也就是最早的东阿县所在的地。元代修会通河,这里成为运河水路要冲。明代属于阳谷管辖,与东阿同属于兖州府管辖之地,今天仍属阳谷。阿城镇在古运河东岸,南来北往船只很多,商业十分繁荣。古阿胶井也在这里,同时这里还有海会寺等胜景。从明末邢侗、阮自华合着之《东阿于文定公年谱》中可以知道,于慎行迎来送往,曾经多次到过阿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他曾为送被外放做官的张洪阳,专程到过阿城。这首诗当作于此时。
3、铜城
于慎行《谷城山馆诗集》中以“铜城”为题的诗篇有一首,即《铜城望见云翠诸山》:
归途今日惬,凭轼见吾山。
以尔千岩翠,慙人两鬓斑。
向来多远梦,从此闭重关。
不似终南路,依栖慕世间。
铜城,即今天东阿县城所在地,自古就是南北驿道之重镇,汉代为临沂县治所,唐代称为马防城,元、明时称为铜城驿,属于东阿县。清人朱彝尊词作《霜天清晓·晚次东阿》:“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中的“铜城”即指此处。
4、杨刘
于慎行的《谷城山馆诗集》中以“杨刘”为题的诗篇有一首,即《暮过杨刘有感》:
多年不到杨刘戍,此夕冯轩过里门。
前代津梁无聚落,旧家萝葛有儿孙。
烟横远陇迷山气,日落平沙见雪痕。
水木遗踪多所念,惟将悲泪洒空原。
杨刘,又称杨柳,为五代、金时重镇。于慎行先祖从登州府文登县赤山盘龙村迁到东阿时,就是先到的杨柳,今天的杨柳镇前屯村有“于氏始祖西迁墓碑”即于慎行率族人所立,明朝皇帝还为于氏敕建了《于氏始迁坊》牌坊一座。
5、七级
在他的诗中还有一首诗歌提到“七级”,即《七汲登舟留别亲友》:
闾门烟树此时分,回首春江惜鹭羣。
金匮虚当东观草,荷衣实负北山文。
花前酒尽人将逺,雨后帆开日未曛。
满眼浮荣浑是梦,骊歌缱绻不堪闻。
但是在他的诗集中提到的“七级”,被写成“七汲”。“七汲”,查地名可知,河北无极县有此镇,今天属于石家庄市管辖,在石家庄市西南五十公里处。而这个七汲不在南北通道上,从明末邢侗、阮自华合着之《东阿于文定公年谱》中可知,于慎行没有到过这个地方。他从家乡到北京,都是从运河进京,而运河又不通过这个“七汲”,所以,写成“七汲”当是笔误。而“七级”,在今天的阳谷北,运河从这里经过,于慎行进京的必经之地,同时,从明末邢侗、阮自华合着之《东阿于文定公年谱》中可以知道,他曾经多次专程到过“七级”,如隆庆六年(1572年),他就“吊可大于七级河”,所以,从诗意来看,这首诗的“七级”,当是指的阳谷七级镇。
6、阳谷
《过阳谷店山下问小洞庭遗迹是唐东平太守苏源明宴处》:
蚕尾峰头路,当年小洞庭。
污邪余水国,文物闭山灵。
野草微茫白,川云黤惨青。
犹疑歌舞地,笳鼔震空溟。
此外,他的诗歌中所的《安山寺》、所说的地名也应是在今天聊城市所管辖的阳谷境内,只是时代久远,一时难以查考。
7、香山
《冬夜宿香山寺》:
一宿招提境,匡床坐夜分。
山深迟见月,石冷细生云。
仙梵林中发,名香座上焚。
老僧应出定,时觉语相闻。
这首诗是东阁大学士于慎行所作。说到香山,人们大都会想到北京的香山。其实,在东阿也有一座香山。此《冬夜宿香山寺》中所写就是东阿的香山。其山外形如凤凰,又称凤凰山。《香山寺送四弟读书济上》于慎言所作
立马秀山拂舒鞍,嵴翎分翼野云寒。
诗成林际明珠络,酒冷沙头碧玉盘。
凄断倪经须自励,踟躇姜被为谁欢。
齐城开府名公有,巨汇应知学海宽。
香山位于东阿县城东南方向,出东阿县城东南行13公里,即到风景优美的香山。香山又名凤凰山,南临金堤,东靠黄河,西北是平坦的沃野良田。山南一狭长台地,表面灰褐,陶片遍地,器形有鬲、罐、鼎足、器盖等,灰陶居多,也有黑陶与红陶,细泥夹沙,主要为龙山文化遗物,也有仰韶文化时期红陶钵等遗物,为市重点保护单位。山北有元札剌王墓,碑文为赵孟頫撰书,为我省珍贵金石遗物。元时,东阿县城在香山南三里处的新桥镇(即今旧城),这里濒临大清河,群峰环峙于东南,拥抱香山于怀中,舒目满眼苍翠,人口密集,风景优美。香山前怀,凤凰翅下。林木苍翠,绿水绕流。在万翠丛中,静静地掩映着香山寺。城迁新桥后,这里成了达官贵人、文人学士的游览胜地,香火格外兴旺,暮鼓晨钟,香烟缔绕,梵音阵阵,给人以飘渺幽静之感。可以幻化出许多美丽的景色,遐想出天堂仙境。峰因寺显,寺因峰见。“香烟绕寺”逐渐成古东阿八景之一。香山寺建于金大定年间。当时县城置新桥镇三十余年,长江以北广大土地,已被金占领,金人为了统治北方,借助于佛、道,大兴寺庙。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为避水患,将县城迁谷城旧址,香山繁华日消。弘治年间(1488—1505年),由比丘洪成拓大,嘉靖末年(1566年),曹寺僧人性然重修,殿宇巍峨,香火繁茂,“宝树青葱,金姿照耀,法云广荫,慧日流光”《重修香山寺纪》)。其“宝灯阁”,日夜灯火辉煌,香烟弥漫,四壁镶镜,灯影镜中。妙语参祥,静修入定。曾吸引不少游人墨客,来此领略山林风月,人生玄机。今将其游香山诗词,摘录于下,领略一下“香烟绕寺”之美。
8、东昌府
于慎行写了《东昌府城重修碑》,他关心桑梓事业,参予重修《东阿县志》,主持编撰《兖州府志》。于慎行于万历七年(1579年)所写的《东昌府城重修碑》,有“万货辐辏,江北一都会”、“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传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