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3:49 | 浏览:117
我国有着几千个姓氏,而在这些姓氏中读音相似的姓氏同样也有很多。文氏与闻氏这两个极为相似的姓氏也成为了学术的研究论点。
那么,本期中国姓氏分析文氏与闻氏之间有何关联?
闻氏,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而有一些闻氏则是“闻出于文”,文与闻不仅同音,在湖北、江苏、浙江等地还有许多闻姓也是同一家人,宋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军溃于空坑抗元失败,部份文氏族人潜逃避难,分散各处,有以文改姓闻。本期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文为闻,遂家焉今兰溪镇,蕲之属地也。良辅祖明哲保身,以绵宗祀,生子四。伯仲季皆卒无后,惟第四子闻谷瑞,威猛善谋,元末以义勇破走红巾军,保障乡邑,录功镇守蜀之衢州卫。谷瑞亦有四子,分别名真一、真二、真三、真四。后真一子孙留蜀,真二子孙迁皖,只有真三、真四的子孙归居蕲(浠水),后复散处各地。其中,真三之后居河坪,真四之后盛桂等之高祖显高居巴河,其余或在罗田或在武昌,分支派别,繁衍昌隆。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续闻氏宗谱为一修(原件存今谷城县历史博物馆仅一套)。清同治二年(1862)再续闻氏宗谱为二修。至民国5年(1916)四修宗谱时,巳传二十六世,人丁约四千余人。2012年为六修。据谱载,从始祖良辅迄今765年,已传至二十八世左右,人丁约两万余人,散居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河南、安徽、北京、上海、广州、海口等省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和美国,在湖北散居浠水、英山、罗田、黄梅、广济、蕲春、黄冈、新州、麻城、黄陂、孝感、武昌、鄂州、黄石、蒲圻、监利、沙市、荆门、襄樊、枣阳、谷城、当阳、大冶、建始等县市以及武汉市,尤以浠水、英山、罗田、鄂州、监利等县市及武汉市居多。
关于“闻出于文”,在靖江闻氏绍德堂家谱中,认为闻姓是文天祥家族成员的后裔。文天祥于狱中遗言其胞弟文壁,令文壁次子陞出继他为嗣。陞有二子:添八公和添四公。添八公当时为避元祸,由江西庐陵(今吉安县)流亡出走,途中易文为闻,沿途经过湖南、湖北、安徽(绩溪),后到浙江吴兴县,最后落脚在江苏。其族分支流入常熟、江阴、靖江等地。
从浙迁苏的闻姓均易谱新立,以始祖天祥的子侄之谱分开单立。太仓、常熟为琴川支,江阴的南闸支、花山支,靖江分南支和北支。迁江苏长江以南的为南江闻,长江以北的为北江闻。闻姓族谱自南宋至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从浙江迁江苏靖江闻姓亦有六百年左右的历史。
靖江闻姓是从江阴虞东分支迁来的,尊文天祥为始祖。靖江闻姓的第一始祖为用庄公。用庄公之父闻天锡字元奎,为江阴县的教谕。那时天锡公兄弟三人。其二弟申锡迁如皋,三弟永锡迁扬中,天锡公在江阴为官任满,卸任后回英山太夫人处。所以用庄之父天锡公在靖谱上注有葬址无考。2009年,靖江在续辑闻氏家谱中,通过外查,查明天锡公葬在湖北英山县林家冲掌形山上。有石刻碑竖在那里。
靖江闻姓又分南支和北支,总人数12000多人,南支住在靖江柏木桥(今为靖城镇辖区)西北方的常家埭。闻姓人员开始住到称为常家埭的地方,当时此地并无一户常姓的,均为闻姓。闻姓人员住在此地,为纪念祖籍之地常熟,便把居住地起名叫常家埭。
闻姓的北支住在孤山镇西面的戏渔墩,今杨太村。靖谱的第一世始祖用庄公居住于此,是靖江闻姓向外发展的根基,故起名闻家老埭。从此以后,闻姓人员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湖北浠水闻氏宗谱也有“闻出于文”说法。
而靖谱的前身,常熟谱的修撰要早于浠水县闻姓修辑的谱,靖江闻姓的常熟谱,是公元1567年至1573年间,明穆宗朝代修撰的。也认定“文改闻”。是文天祥的后裔。常熟列谱十一世,常熟(含江阴)闻氏迁靖江。靖江闻氏谱列世二十二代人,前后闻氏列谱三十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