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3:55 | 浏览:115
解读百家姓屈姓。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屈氏庄园。屈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约七十六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8%左右。
屈姓文化之屈氏庄园
泸县屈氏庄园,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809-1845)。民国1912年—1916年扩建碉楼、戏楼、佛堂,庄园基本完善成现在的格局。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屈氏庄园现存部分占地12亩,坐西南向东北,整体布局似一艘大船,它是我省现存较为典型的高墙碉楼民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继大邑刘文彩“收租院”之后成为四川第二个阶级教育展览馆,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粹”。庄园经历的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多个时期,曲折的历程,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变迁,是历史变化的一座标本。
简介
屈氏庄园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起始于当时任知事的屈应选,经过几代人的双手营造,到了屈应选孙辈屈恒升的时候,整个庄园建筑达到日臻定然整的地步。整座庄园共占地30多亩,内外有围墙3层,庄园内有大小花厅、天井48个。共有房屋180余间,园内设有戏台、佛堂、金银库、凤凰井(原叫荷花井)、内花园、外花园、前花园、吞花园、水池、凉亭、钓鱼台、网球场、跑马场等。该庄园以其规模大,建造豪化而甚称川南老大,庄园的主人们在建园之初,颇费了一番脑筋,既要考虑宅基与人相生相克,又要考虑防匪防火功能。整个建筑以中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既分散又集中,4座雕楼分布建筑4角,登楼即可俯瞰整个庄园,又象四雄狮坐镇把守。一处有事,只要在雕楼上鸣枪,喊话,点烽烟,其他地方即可救应。解放前夕,闹土匪最凶时,屈恒升还高价从外地买回5门电话机,可随时在任何一角坐镇指挥,打击来犯之敌。
屈氏家族在屈恒升时代已经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人,同时也达到了顶峰。屈家共有土地3500多亩,主要分布在泸县、隆昌、荣昌三县的10多个乡镇,每年收租粮达63万多公斤,他还拥有轮船两艘,往返于重庆、武汉和上海之间;打米水碾1座;酒精厂1个;铁业铺1个;汇同钱庄一座;玉堂村餐厅1个;会馆2座,建在成都市区;办有启明中学1所,园内藏书2万余册;同时园内还养有轿夫、马夫、丫环、奶妈、厨师、伙夫、花匠、裁缝、更夫、家丁等40余人。屈家可谓盛极一时。
屈氏庄园是一个时代和历史的见证
屈氏庄园体现了近代社会上层在四川生活的形式和风貌。屈氏家族从清代道光年间至1916年,历经几代人的营造,建成占地30余亩的屈氏庄园。庄园及庄园遗存的实物和文献资料,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集中反映了近代泸县(泸州)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发展和变迁,是近代中国农村的一个侧影,是屈氏家族物化了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近代史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为认识和研究四川近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建筑民俗提供了重要的解析场所。屈氏庄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伦理思想。庄园共一房间180间,它的布局凸显了清末民初四川地区的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为研究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提供了生动的实物资料。屈氏庄园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由于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北方经济逐渐南移,中原文化开始注入南方,长江流域文化在吸收北方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化,屈氏庄园正是这种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建筑群南北兼融、中西结合,形成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它是中国多元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构成了传统民居文化的繁华。
风水理论
屈氏庄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理论。庄园坐西南向东北,后靠五仙山,侧依濑溪河,整体布局似一艘大船,后花园花山如船尾,前花园为船头,石牌坊如巨帆,寓意“一帆风顺”。屈氏家族当年选择在此地安居,是期望通过住宅与地形地物的某种暗合,获得通达顺利的运道。庄园内处处体现一种天井文化,天井既排水、采光、通风,又有风水理论中拔风聚气之功效。庄园体现的风水理论对研究泸县(泸州)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屈氏庄园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庄园内,道光年间修建的中心建筑群采取中轴线对称方式布局,内戏楼将西式的廊房和中式戏台组合,构成的整体轮廓舒展柔和而不失庄严;白墙、青砖、黛瓦,色调清新而淡雅;画栋雕梁、飞檐斗角,尽显巴蜀之地的婉约美和内敛气质。整个建筑群内设有大小花厅、天井48个,以装修精致的中堂为主,布局左右花厅、寝室、帐房、书房、厢房,室内外空间和谐优美,不能不感叹庄园主人在空间处理上的独具匠心。庄园内各个部分以天井作隔断可独立存在,既扩大了房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防御功能,这种将防御功能艺术化的建筑手法,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屈氏庄园注重建筑装饰。特别是砖雕、木雕、石雕、泥塑、绘画和石刻题记上,丰富而不华丽,精美而不繁琐,表达了主人的美好愿望。内戏楼廊房上的浮雕运用了西画的焦点透视技法,立体细腻、技法娴熟,极富生活情趣;窗为弧形顶或尖顶,有中欧简练、大方的特点。庄园的内装修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人在尊崇自然美的同时,也不曾忽略对自家宅院的精心营作与美化,尤其是砖、石、木的三雕工艺,处处体现出劳动人民别具一格的神思与匠心,为后人的建筑装修提供了大量的实物素材。而在这座城堡建筑中,内戏楼犹如一缕异域来风,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构成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与西欧建筑的和谐美。
屈氏庄园科学性展现劳动者智慧
屈氏庄园外观以第一层高8米的石围墙形成封闭空间;第二层高8米的火砖围墙四角修建高达22米的北极楼、东平楼、南极楼、西平楼四座碉楼。庄园的空间组织建筑造型、建筑装饰都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性。园内设有戏台、佛堂、金银库、凤凰井、前花园、内花园、后花园、水池、凉亭、钓鱼台、网球场、跑马场、花山族墓等。是我省现存较为典型的高墙碉楼民居,饱含着民族文化蓬勃生命力的鲜活。
屈氏庄园的建筑体现了近代四川的科学技术水平。据庄园碑刻记载:庄园是因盗匪四起而筑雕自卫。其外围封闭,墙体监固厚实,雕楼高大,防卫设备齐全,无处不贯穿着一种防御的理念,表现了传统民居的内向性。建筑为砖木结构,经100年风吹雨打甚至炮击而屹立不倒。它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本身在就地取材的基础上和当地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展示了我国工匠的建筑技术水平和智慧,是我国近代军事学、结构力学、物理学、几何学、材料学、建筑学发展的实物例证,为今天的建筑提供了发展与创作的资源。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地
1950年3月,解放军南下剿匪部队142团开进泸县后,把方洞镇和玄滩镇作为剿匪重点,短短几天内,就顺利解除了其他庄园零星土匪和家丁的武装,唯有以小埂子、石牌坊、王坳为中心的国民党残兵败将、土匪、武装家丁互相勾结,凭借坚固的碉楼负隅顽抗,拒不投降。
那时屈氏庄园内有武装家丁一个排,50多条恶狗。由屈恒升的大儿子屈毅夫亲任排长,加上火拼后强行进驻庄园的一帮土匪武装,组成了一支顽匪队伍,再加上王坳、小垣子的1000多名地主武装,在国民党残兵喻麻子的指挥下,决心与我剿匪部队顽抗到底。剿匪部队考虑到人地生疏,兵力有限,加上几个庄园的坚固碉楼易守难攻,便调整战略战术,采取围而不打,各个击破的办法。第一天拿下王坳,第二天集中优势兵力,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终于拿下屈氏庄园。
解放军在泸县剿匪的战争,是我国解放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屈氏庄园作为这一战争的核心区域,将记入中国近现代革命战争史册。70年代为了顺应时代需要建成的继“收租院”后四川第二个阶级教育展览馆,接待观众达20多万人次。屈氏庄园及其保留下来的红色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记录了中国从解放战争到文革时期的一段历史,使屈氏庄园成为我国人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场所和红色旅游纪念地,吸引着广大游客前往游览和参观。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上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