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4:32 | 浏览:133
解读百家姓季姓。本期季姓文化带您走进浙江永嘉岩龙季氏宗祠。季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关于季姓的来源有七个说法。在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六位的姓氏,人口约二百零八万余,占中国人口的0.13%。
季姓文化之季氏宗祠
永嘉楠溪江上游的青山环抱之中,孕育了一个天然古朴的村落——岩龙。这里接近楠溪江的源头,括苍山脉中流淌着多条清澈的小溪,其中一条穿过岩龙村前而汇入大源溪,被当地人唤作凹里坑溪。同楠溪江流域大多数古村落一样,岩龙也是一个血缘村落,以季姓为主,古有岩川、岩寮之称。
季姓先祖同戴、吴两姓同出一支。周封泰伯于吴。据仙居后仁地方吴氏族谱载,在此地三姓同建有三姓祠。岩龙村保存的《永嘉岩川季氏宗谱》中有这样的传说:宋时有戴公与季公在朝共事,因功皇上赐石狮一对。合溪(今永嘉溪口)狮子小而轻,岩龙狮子大而重,但因岩龙地处偏僻,运输更为艰辛不便,戴公和季公从兄弟友谊出发,把两只狮子互换。
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但说明了岩龙季氏与溪口戴氏的密切关系。《季氏重修宗谱序》:“岩寮之地,远山回环,群峰列嶂,一溪萦纡,苍翠连天。”岩寮季氏是永嘉大族,先世居于处州(今丽水)龙泉,南宋建炎年问,户部侍郎季陵(字伯霄),初为太常寺少卿,后迁中书舍人,当了温州刺史后把家庭迁至温州,后生了5个儿子,按长乾次坤三舒四震五巽分五房居五县。
至淳年间元三公季铎,字思振,屡谏宋理宗不听,无意于仕,遂悠情山水,邀游至清通乡岩川之地,即现在岩龙一带,叹日:“吾观群蜂倚天,回在霄汉,千岩竞惊,禹壑争流”,爱其地,迁隐于此,“创家室于岩下,故因名日岩寮”,成为岩龙季姓始祖。岩龙季姓的后人选颇有成就,后南宋咸淳间又出有侍郎、扬州太守季煜(字孟道)。季陵、季煜的墓现仍较完整地保存在岩龙村后。墓葬不大,样式古朴,两墓墓壁前均有浮雕的香炉、净瓶、烛台,墓侧苦槠、皮果树根挺颈粗,树枝茂盛,俯望着村落。
岩龙季氏褐堂
季氏宗祠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明正统十四年(1449),岩龙季氏宗祠被火烧毁,。里面的族谱也一并烧毁。直到万历间(1573—1620),村中文孚公家境殷实,创业中兴,重建宗祠,勒立碑记,割田10亩作为祠田,将田租收入用以供平时祭祀的费用,另外拿出5亩田用作管理宗祠的人员的费用,5亩为清明时族人祭祀的费用。
季氏宗祠临水面山而筑。宗祠前台面上生长着一颗大樟树,胸围达9.26米,是永嘉胸围最大的古树,树高30米,树龄850年。蛮石堆砌的围墙长满青苔杂草。一道原木双柱门台,古朴简洁,柱上的多层插棋充满古意。祠堂共分5间,梁架并无特别出彩之处,而在正厅与厢廊搭接处斜撑做成鱼的形状,扭动的身躯仿佛刚从水中跃起,活灵活现,在温州其他地方很少见到。《季氏祠堂碑记》:“岩川季之,温之着姓也,其先来自雁渠奕叶重光,凡几世矣,到侍郎孟道公、阳州太守孟远公、常州通判孟通公、巡检孟达公皆各显一时,雄才为众所推,称为岩寮洞主。
当宋末对辽金兵事,声势南逼,义不服元,相与效忠者十有二人,俱投岩下而死,宋封忠烈大夫……祠建宅东,地临水面山,正堂峻翼,应以曹门,两庑廊轩,四周垣墙而通衢绕之,盖捐已资,劳己力……追远之心不可忘也……今季氏立祠追祭其亦也忘其本着乎,于此明其昭穆,谨其节度,有人心者油然而起孝敬,将见人人亲其亲、长其长,幼其幼,蔼然有恩,灿然有文,遂成礼让之俗,亲睦敦而风化善矣。然此祠之兴其所关者,岂不小小哉,予乐风移而美俗者也,因有所感以识其成焉。”落款为“明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遂仲冬,赐进士中宪大夫黄州府事台州养虚应撰。”宗祠现尚存二脚门台一座、石狮—对、石鼓—对、匾额二块(分别为“宋封忠烈大夫”匾和“望重宾筵”匾)、石碑一块。阅千年往事,唯有村里的名木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