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4:46 | 浏览:119
周,是一个年代久远的姓氏,它在百家姓里也是位居第五。 周姓出现的最早时期,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今天为大家讲述浙江诸暨周姓宗谱序宗祠记。
梅轩公宗谱自序(公元1225年)
夫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有兄弟而后有宗族,一家之亲,始于三者而已。然自一家至于九族,上承下继,而亲亲有自矣。孔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背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爱敬先于吾亲而后及于他人,斯不失先后之序矣。使能知一本之理,则知吾身本于亲,吾亲本于祖,推而上之,则爱敬之道又不止亲身而已。《记》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良有以夫。”吾之先本姬姓,厥后子孙以国为氏。秦汉以来,显者历历,有稽而断(续),自详符来迁,则东镇关为世居。有讳靖,字天锡者,当宣和间登进士第,受太学正录,升太常博士朝散郎,娶世戚李翰林女,生一子:讳亥,行二十,从父扈跸,南渡于杭。登绍兴九年进士,任大理评事文林郎,卜居越之诸暨紫岩盛厚里,生三子:曰勤、谨、和。勤生三子,长居盛厚,次迁剡之开元,季赘山阴阮港唐氏,因冒其姓而居为焉。和登进士,任大理卿,生二子,归隐江大。谨,吾父也,任行军司马,娶廖氏,讳淑,生三子:长曰治,行伯五,迁居南隅。仲曰訚,行伯八,赘本隅金氏,受宣义郎宁国府教授。季即恪,亦叨宣义郎,迁殿前承旨,奉诏致政,从兄治共居之。世与廖枢密亲谊,暨晦庵先生友善,书札往复,及家刻警录,皆摹石位列于图。以家藏旧书,考正异同,我族蕃衍未详。近以入正录南渡于杭,为今之世祖。其族中更有知所自者,增以葺之,使子孙闻其姓,察其名,相为永之,乃曰:“我之族属也,必加礼异于路人,庶不失
爱敬之义矣。”斯谱传之不朽,俾后世阅是谱而知所本焉。
大宋宝庆改元(公元1225年)乙酉仲春望日四世孙恪谨序
诸暨梅山村·周氏宗祠记
镜山滴苍翠,田畴绕碧水;盛夏红荷香,仲秋有丹桂。
吾邑诸暨,自秦以降,更替十朝而不废;吾乡周氏,以国为姓,历三千载而长盛。暨阳境内,浣水长流,物阜民康,尤多名士俊才;周氏家族,瓜瓞绵长,人丁兴旺,代有忠义节孝,其迹昭昭,不可备述矣。
吾祖周惇颐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一文流传千古,为世间学子之座右铭。吾乡亲祠曰:“爱莲堂”,乃明周氏裔孙之志也!
梅山周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中叶,历代多有修缮扩建,规模甚广,建构奇巧,声播越中。祠为五楹三进,座北朝南,门面装饰考究。四根石柱,昂然而立,斗拱巧设,“雀替”精构;船蓬轩顶,曲直有致。祠额榜书:“周氏宗祠”,金钩铁划,古朴劲猷。
中进天井中,筑有“万年台”一座,重檐出挑,吻脊耸立,雕梁庄重,藻井华丽,“绮井列疏乃悬蒂,华莲重葩而倒披”。前台置石狮一对,静观人情世故,两侧石柱二支,上镌“九天星宿檐前见,万里云涛座上浮”楹
联,似有飘然欲仙之感。每逢春节佳日,时有伶人粉墨登场,演绎古今传奇,诉说人生悲欢;乡人邻里,接踵而来,驻足观赏,其乐融融。
中厅宽敞高朗,楹联高挂,文章千古,多为赞赏褒扬之言,弘正否邪之辞。更多匾额横悬,凡我梅山自明季至民国四百余年间之科举功名、仕途品阶、志士闻人、贞洁孝悌─ ─展列其间,传承历史,光前裕后。
后进高古肃穆,内设梯形神龛,上陈列祖列宗之牌位,百世照穆,千秋俎豆。中有一方木箱,保存《暨阳南门周氏四年宗谱》,每年春节,族人点香插烛,顶礼膜拜,此实为缅怀祖宗之先德,明族辈长幼之序律,正乡人亲疏本源之所在也。
中后厅中间天井,祖上植桂子两棵,一侧金桂,一侧银桂,历数百年沧桑,仍主杆壮茂,枝叶葳蕤,犹喻周氏家族,根深叶茂,人丁兴旺。每逢八月中秋,丹桂十里飘香;若留存至今,堪称宝树名花,乃盖市之古木焉。
子曰:“逝者如斯”。时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史无前例之“文革”冲击神州大地,多少文化遗产被无端毁灭;我周氏宗祠也在劫难逃,历代楹联匾额被视为“四旧”,入“横扫”之列,于是碑裂匾碎,令人痛心疾首。及至七十年代,当时的南山公社为建办公大楼,不顾民众反对,拆毁周氏宗祠,浩浩四百年古迹,至此茫然无存,父老乡亲莫不扼腕叹息!
所幸者,梅山尚有凤集公祠(即新祠堂),筹于清末,成于民初,至今尚存前厅。
尔今,新世纪曙光朗照寰宇,神州万里,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周氏族人,盛世续谱,属予作《周氏宗祠记》;吾才疏笔拙,难叙精华,谨具陋文一篇,为后人备考耳。文毕,尚有一心愿略表于此:何日合族同心,再建新祠,以传后世。殷殷我心,是为记。
甲申(公元2004年)一月周氏裔孙煦凤沐手拜撰
注1:晦庵先生(宋·朱熹 )
注2:浙江诸暨梅山村自暨阳南门周文公之二子周栗,周武公(文二弟)之三子忭之子迁梅山后,泱泱已成大族。2004年重修梅山谱,功在千秋也。
注3:录自浙江诸暨梅山村周氏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