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5:22 | 浏览:125
解读百家姓云姓。用于弘扬云氏文化精神的海南云氏大宗祠,究竟始建于何年?起源之一:出自于缙云氏,是黄帝时夏官之后,以官名为姓氏。历史人物有隋朝大将云定兴、中国蒙古族政治人物云泽(乌兰夫)、内蒙古自治区前主席云布龙等等。
1921年,海南云氏族人花3.7万大洋购下位于海口市义兴街原法国领事馆建筑,用于族人往来求学和海外乡亲返乡落脚之处。这座百年前法国人兴建的“八角楼”,如今深藏在密集的海口民居中。从最早用于领事馆,到中共琼崖特委、海口市委旧址,“八角楼”跨越近百年仍基本安好无恙,离不开云氏族人的悉心保护。
海口市义兴街178号门外坐落着文物保护的石碑,门口挂着海南云氏会馆的牌子,进到门里,气派的台阶式楼梯和劵拱式回廊让人一震,百年风云便浓缩成一本书,一页页翻过。
究竟始建于何年?
海南人对法式建筑的印象,多停留在隔水向望海口市海甸岛法国领事馆的一张老照片上。殊不知,这照片上已不复存在的建筑还不是最早的法国驻海口领事馆。新建并迁址海甸岛之前,法国领事馆位处振兴街40号(现义兴街178号),现海南云氏会馆。
因此,看过那张老照片的人,见海南云氏会馆的第一眼,便能认出法式风格,与海甸岛法国领事馆如出一辙。海南云氏会馆的所有资料都准确记载着这栋建筑购置年代——1921年,“由旅泰宗亲(云)茂修族长(字竹亭)等海内外族人募集大洋叁万柒仟零伍拾元,购置原振兴街40号八角二层楼一座”。
几任海南云氏会馆的干事们都知道当年花37050块大洋,是从法国人手中购得。“楼是法国人盖的。”现任干事云豪说,法国人在海甸岛盖了新的领事馆后,便搬了过去。云氏族长等觉得旧领事馆样式和质量不错,考虑到用于族人往来海府地区求学和旅外族亲返乡省亲,过往临时居住留宿还不错,买下来可省去重新建造的麻烦。
但始终不知道法国人何时建的这栋楼。上一任干事云天明找遍了所有资料,均无记载,又托人去法国打听,也未有结果,直到汪传喜的出现。
时任海口市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的汪传喜一直想搞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海口市人民医院前身中法医院的创建年代。
“有说1903年,有说1910年,有说1911年,每本史料上的记载各不相同。”汪传喜自2006年起开始用心查找,并在海南省档案馆中看到一份“法国人向清政府租地”的记录,心中一动。
“法国政府1901年8月,共租了6亩地,用于兴建法文学校和邮局,地点挨着清政府练兵场,当时属于荒地。”汪传喜考证,这6亩地大致在今天海口市龙华路以西,海口市长堤路到海口市义兴街之间,其中就包括了现在的海口市人民医院肛肠病科(原海口市人民医院、中法医院)。
“学校没有建,邮局倒是建了。”汪传喜说。民国陈铭枢撰《海南岛志》中记载,“1900年,法国政府在海口市振东街闸门设医馆赠医施药,中法医院落成后乃迁入之”。汪传喜认为,领事馆作为法国政府的机构,应该在购地后不久建造。据此推测,应该就在1900年代。
汪传喜找到云天明说他的推测时,手里还有一张中法医院的照片,“就矗立在水边,与现在看到的这栋‘八角楼’建筑风格完全相同”。但云天明不知道拍摄中法医院的角度,因为北面是海甸溪,南面还有一条小河(后来填河成了义兴后街),南北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