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6:17 | 浏览:121
解读百家姓明姓。元末明初的大夏国皇帝明玉珍后裔现在何处。明氏是一个很复杂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八十二位,人口约二十三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4%左右。
明姓文化之明氏后裔
元末明初的大夏国皇帝明玉珍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后裔现在主要生活在朝鲜半岛,并且具有强烈的寻根中国的情结。他们每年都有代表到重庆祭祖,误把重庆当作自己的祖根。但是事实上,他们的祖先在600年以前却是实实在在的随州人。《明史》对此有记载,而清道光甲午(1834)《随州大洪山志》则讲得更为详细:“州志青林山下云:元末兵乱,平林明玉珍率乡人结屯相保于此。今青林山及玉珍祖墓俱在古城畈,则是明玉珍为古城畈人,而古城畈为平林县地矣。”今天的随州市柳林镇古城畈,就是生育明玉珍和明玉珍最初建立其武装力量的风水宝地,因而就朝鲜半岛的明氏祖根。
随州英雄明玉珍:“为天下争衡者必此人”
明玉珍(1329—1366),原名旻玉珍(一说名瑞,字玉珍)。后因崇信鼓吹“明王出世”的白莲教即明教,而改姓“明”。家世务农,曾当过巡司弓兵牌子头。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着名领袖之一。《明史》将明玉珍与其他起义领袖一并写进《列传》,虽然排名最后,但是透过此书的字里行间,我们发现,较之各路反王,朱明王朝对他的评价最高。朱元璋曾主动修书与之结刘备与孙权之谊,视明玉珍为与之争天下的英雄。
据史料,明玉珍“珍素有大志”,“不嗜声色货利”。《大夏王两世事实略记》:“夏王讳玉珍,姓明氏,……目重瞳,天姿明敏,九岁能通经史三略孙吴等书。及长,身长八尺,膂力过人,又以信义为乡党所重。尝过荆门,相者见其状貌,悚然异之曰:‘为天下争衡者必此人。’……”
至正十二年10月,徐寿辉称帝,国号宋,建元治平。明玉珍在其家乡招集乡兵千余人,结寨自保。22岁时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被授以统兵征虏大元帅,镇守沔阳。作战勇猛,右眼因作战负伤,故人称“明瞎子”。至正十六年,明玉珍由巫峡西进。1357年4月,兵抵重庆,元朝守将完者都连夜北逃四川南充,哈麻秃被擒,入城受重庆父老夹道欢迎。禁止侵掠百姓,部队秋毫无犯,附近州县纷纷投降。
明玉珍进军四川之时,徐寿辉红巾军内部发生分裂。1359年部将陈友琼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立徐寿辉庙于重庆城南,四时致祭。1363年受刘桢等人拥立,他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纪年天统。仿周朝制度,设六卿,任命百官辅佐。次年更立中书省、枢密院,又置翰林院。开进士科,去释、道二教,专奉弥勒。以元重庆路署为官,以长安寺为六卿府署。分其地为八道,更置府、州、县,分官治理。疆域范围包括今四川大部地区、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和陕西南部。废除元代的苛重徭役,赋税十取其一,农家无力役之征。重新铸造货币,以供流通,稳定物价。他统治下的人民达到了“小康”。
明氏农民政权不仅深受四川百姓拥护,而且也得到历代史家好评。明初方孝孺说:“夏主幸致躬行俭约,兴文教,辟异端,禁侵掠,薄税敛,一方咸赖小康焉。……历年虽不永,民至今感叹焉。”明末查继佐也说:“以义终寿辉,事颇正。顾减税、下贤,留心礼乐,郁然成文,诸偏安之主不及也。”
明玉珍英年早逝,时年37岁。临死前仍以“中原未平,元虏未逐”为念。其子明升即位,年仅10岁,母后彭氏听政,而大臣们互相残杀,政权渐趋衰落。1371年,朱元璋派遣大将汤和、傅友德分兵取蜀。明升奉表投降,四川遂归于明朝统治。
朝鲜王的心腹:明升朝鲜王封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
从明史可知,夏亡后,朱元璋认为“升幼弱,事由臣下”免其罪,并封他为归义侯,赐第京师。但随后即将明升以及其母彭皇后等27人遣送到高丽,并宣“不做官,不做民”,让他们在高丽过无权无势的富足日子。高丽恭愍王把延安、白川两县作为贡物,供奉给明升一家,并将位于松都(现朝鲜开城)北部梨井里的兴国寺提供给他们作为邸宅,配以奴婢。
后明升与高丽总郎尹熙王之女结婚,生有4男。大儿子义,资宪公、资宪大夫;二儿子见,总郎公、嘉靖大夫;三儿子俊,副使公、嘉靖大夫;四儿子信,侍郎公、通训大夫。均担任王室要职,地位尊崇。
1392年,高丽大将李桂成取代了高丽,建立了朝鲜王朝。朝鲜虽然是明朝的藩属国,可明氏家族在朝鲜建国之前曾和高丽贵族交好,这使得明氏当时的立场非常微妙。就在家族左右为难之际,明升投靠了朝鲜太祖李成桂,终成其心腹,而明升之母彭氏则在李成桂登基时献上一套“龙袍”,李成桂为表谢意,封明升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彭皇后去世后,安葬在朝鲜松都万寿山的肃陵,并建有祠宇。
明升的4个公子的后代,分布在朝鲜半岛24个地区。长子后代分布在朝鲜半岛(下同)的延安、康泽、开城、长湍、昌源、大同、江西、载宁等地;次子被封为嘉靖大夫、总郎,故称为总郎公派,主要分布在大兴、洪州、青阳、庇仁、泰安、长城、锦山、完州、潭阳、迎日、海南、瑞山、高兴、京城、珍岛、务安、灵光、熊川、海美等地;三子被封为嘉靖大夫、枢密院副使,故称副使公派,主要分布在宁边、朔州、云山、熙川、中和、大同、荣州、平山等地;四子被封为通训大夫、侍郎,故称侍郎公派,主要分布在高兴、延安等地。
日本侵占朝鲜半岛时期,首次实施户籍制度,把明氏家族分成“西蜀明氏”和“延安明氏”。“西蜀明氏”两大支系。前者主要是指本籍在中国、当时居住在朝鲜的明氏;后者“延安明氏”主要是指以明升繁衍生息地延安为籍贯的明氏家族(主要居住在韩国)。1986年,明氏后裔将两大支系的家谱合二为一,编辑成一本《明氏大同谱》,并在“明氏大宗会”的统管之下。
据2000年韩国政府的人口统计调查,查明在韩国生活的明玉珍后裔人数已达2.6万人。如果加上在朝鲜生活的明玉珍后裔,总数估计已达4万余人。在朝鲜半岛可谓显族。
明氏后裔在朝鲜半岛英雄辈出:六百年间涌现许多英雄人物
明玉珍后裔在朝鲜半岛繁衍生息了600多年,其间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和着名人士:
近代历史中的明济世,是反抗日本侵略朝鲜半岛的英雄。1910年,韩国被日吞并后,明济世立即投入光复运动,曾被捕入狱达5年。出狱后,组织“不变团”继续进行独立运动,在大韩民国成立时曾担任审计院长(现监察院长)。
明玉珍的第6代孙明克谦,曾任进士。其长子光启曾任平泽县监,当日本入侵时与赵宪率领的义兵团组成抗日队伍,给予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他在着名的锦山战役中壮烈牺牲。明天得曾以“通训大夫”资格担任“军资监正”;明自贤在任“承政院左承旨”后,又升为“龙卫副护军”;着名孝子明右镇曾任“延安郡守”,因施善政而受好评。在韩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几乎等同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二十四孝”孝子。
当代明氏后裔中,有的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有的成为着名律师、教授、企业家,有的还是着名影视明星,等等。可以说,当代朝鲜半岛的明氏后裔是影响韩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走出去”的反思:当代随州人应该中韩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明玉珍生于随州,死在重庆。1982年3月底,重庆市发掘了湮没数百年之久的明玉珍墓,并出土了“玄宫之碑”及一批丝织“龙袍”等珍贵文物。“玄宫之碑”,砂质,青色,高145厘米,宽57厘米,厚23.5厘米。全碑有1040字,记载了明玉珍的生年、入葬时间、大夏政权建立的时间和地点。
20世纪80年代明玉珍墓被发现的消息就传到了韩国。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韩国农林水产部次官(副部长)、“明氏大宗会”的明宣植(现任会长)以韩国畜牧中央协会会长的身份访华,曾打听中国大夏国的消息无果。1993年,韩国一商人到重庆洽谈生意,得知明玉珍之墓在重庆的准确消息,并告诉了“明氏大宗会”。明氏大宗会为此欢聚庆贺。1995年,在韩“明氏大宗会”会长明完植率参拜团正式赴中国重庆明玉珍皇帝陵参拜祭祖。此后,在韩“明氏大宗会”每年都组团前往重庆祭拜先祖。2001年,在韩“明氏大宗会”将明玉珍皇帝驾崩的日子阴历二月六日,定为祭祖日。
其实韩国明氏只是找到明玉珍的葬地,但是现在的许多四川人的祖根就在随州(许多四川人认为,湖广填四川始于明玉珍,其祖先就是湖北移民),韩国明氏更是如此。明玉珍生在随州,也是在随州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明玉珍当年,在元朝皇帝无道,致使战乱荼毒生灵,家乡也不能幸免的情况下,有意组织力量自卫,这得到家乡耆老们的大力支持。他们说你“平日勇略,人所信畏,集乡兵,屯青山,量力审时,大则进取,小则自卫,盍策之。”他于是组织乡兵,修栅治城,分屯县南青山等诸要害,结寨自保。其众达千余人。这千余随州人,就是明玉珍最初的力量。没有这样一支力量,明玉珍就不会引起徐寿辉的重视。所以只有到随州,韩朝明氏才能了解到明玉珍更多的故事,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祖根。
有人数次到随州调查,随州是否还有明氏后人,结论据说是:国内已经没有明氏后人!但是随州还有明氏后人。学者程卫国就在淅河一明姓居民家中发现了一本《明氏族谱》(一卷民国六年(1917)继兴堂编)。他对《明氏族谱》和韩国的明氏《大同谱》作了分析,认为随州和韩朝明氏都认为明氏为春秋时百里奚之子孟明的后代,“以名为氏”,并且都提到僧绍、山宾、参政镐等明姓人物,评语亦同,由此不难发现,这两部族谱的编辑依据了相同的“祖本”,因而说明,谱中人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这真是具有传奇色彩。
随州应该对中韩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前面已经提到,1986年,朝鲜半岛的明氏后裔将两大支系的家谱合二为一,编辑成一本《明氏大同谱》,并在“明氏大宗会”的统管之下,那么,正在寻根之中的韩朝明氏也应该将《明氏族谱》和《明氏大同谱》合二为一,编辑成国际性的“明氏族谱”。自然这是民间活动,但是这个民间活动却蕴藏了随州与韩国之间的国际性政治、经济和文化大交流,蕴含了随州“走出去”的发展机遇。目前重庆人打“明玉珍牌”促进中韩文化交流的工作做得很热火,而我们随州,虽然有几个文人天天在喊明玉珍是随州历史文化名人,但是官方对此反映冷谈。明玉珍在中韩文化交流之中的份量是不容质疑的。精明的孝感人看到这一点,他们现在就有人说,明玉珍的故乡在孝感,他们也想打“明玉珍牌”“走出去”。可是作为随州人,我们反而不打“明玉珍牌”“走出去”,墙内开花墙外香难道不让我们感到悲哀吗?
是到了反思的时候了:当代随州人是否应该为随州与朝鲜半岛的明氏之间的交流做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