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6:29 | 浏览:289
解读百家姓凌姓。堂号是什么意思?看凌姓堂号的由来。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四位,人口约八十七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4%左右。
凌姓文化之凌姓堂号
日星之昭烈,在天而万古不磨,
山河之流峙,于地而千载如故。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人因父母生、族自祖先来,一个氏族最重要的是祖庙。在远古封建社会,氏族受封采邑时,诸侯受命建庙祭祀承国,国君以祖庙为中心,率臣民而居叫做“国”。祖立则国立,祖在则国在。国因祖而生灭,所以叫祖国。诸侯以下各氏族,族长以祖庙为中心,率族而居叫做“籍”。祖立则籍立,祖在则籍在。籍因祖而生灭,所以叫祖籍。在古时,庙毁则祀绝,无祀则无国;祖灭则籍失,无籍则无族;就是所谓“毁庙灭族”。按照宗法古制,诸侯以下个各氏族的祖庙系非受命而私立的,只能是尊宗敬祖而不能立庙祭祀,所以其庙称为祠,即宗祠。宗祠在民间,因方言习俗的不同,又叫作祠堂、宗堂、祖祠、家祠,到后来也还有叫作家庙的。
所谓祠堂,是一个家族的宫殿,是姓氏宗族的象征,是纪念祖先、祭拜祖宗先灵的场所,是连接一个姓氏血缘关系的纽带桥梁。祠堂承载着家族的期望与梦想,规定着整个家族的秩序。祠堂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则宗庙残颓,香火断绝。
在祠堂里,还传承和珍藏着氏族的籍典,即族谱。堂下族人每有出生,则在百日抓阄礼上取名记入族谱,称为入籍,成为有籍之堂中人。族人每有卒殁,也记录在谱,是为日后有籍可查。若有外迁者,当为出籍,则记录其迁所,是为将来可寻。对于迁入者若是本宗,记名在旁册备案,是为寄籍。
秦倂天下,灭群国废分封,各诸侯国相继毁庙祀绝。世间只留存并传承下了各姓氏族人在民间自立的宗祠。在这些宗祠里供奉着本姓氏的祖先之神祗(一般是先祖牌位或祖上画像),这是一个家族的本源,所谓“正宗”。
旧时的每个姓氏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祭拜供奉自己的祖先,并给它取一个名号即堂号,在高大宽敞的祠堂厅堂上,或者宗祠、家庙中正厅门的正上方,悬挂着书写堂号的匾额,文辞镌美熠熠生辉,旨在崇功祖德、笃行励志。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祠堂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当地的老百姓在谈论某一家族时,也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
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堂号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堂号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堂号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该姓氏繁衍发展的记录。堂号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姓氏或家族的标志和代表,标志着血缘、历史和荣誉。因而堂号是会被传承沿袭的,当然更会是被发扬延伸的,所以堂号,不但有初始的以郡望地名立名之总堂号,还有后期延伸的自立堂号。
凌氏家族祠堂最初以郡望地名为堂号,立河涧堂和渤海堂。凌姓宗族,源远流长,自周朝阅公时,凌人受姓迄今已历三千余年。春秋战国期间,凌姓后裔先是族居河涧地界,当汉王朝安邦天下一统中国时,凌姓宗族在河涧郡渤海郡成为望族,其后凌姓族人大量从河涧渤海迁出,散播中原大地,所以凌姓,得姓在周都镐京,祖居于卫国,族群兴旺在河涧渤海。河涧渤海是凌氏最重要的复兴发展之地,是凌氏宗族根之所系,是凌氏族人心中向往的“圣地”,是凌氏后裔梦魂萦绕的故园。河涧渤海牵系着凌姓人祭拜列祖列宗的浓浓情结。
凌氏家族发展到后来,在一些地方兴旺壮大的凌氏分支后裔,又衍生许多新的支系祠堂,因而又自立了许多新堂号,这些新堂号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例如:江表堂、汉佐堂、六印堂、孝思堂、仁德堂、懋德堂、松柏堂、敦睦堂等等。但是若要追根溯源,他们都认为自己祖先系出河涧堂或渤海堂。
秦废分封建郡县制,把全国分成36个郡,汉代安邦定国,各姓氏族人外迁进入各地生息繁衍,外迁族人最初是以自己的郡望地名立为堂号的,这也是郡望堂号都是古地名的缘故。宋代以后,郡的称呼取消了,行政区划也有很大变动,这以后的郡望堂号,实际上已经演变为了该姓氏的血缘徽记,化作了缕缕溯祖追源、寻根释祖之枕和对祖地故土的挚爱之情。
一座座富丽堂皇的祠堂、一块块金光闪闪的郡望堂号匾额,是家族文化在异地此乡的衍播,是迁徙开基先人对根的思念,是先民们相濡以沫的结晶。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由于人口众多的中华民族在历朝历代不断迁徙,至使各姓氏族人同在一地聚居发展繁衍子孙,各族人当以郡望为堂号者,就会有多个姓氏立用的堂号名是相同的,以至于每当看到堂号,就可知其渊源,但并不一定就知其姓氏,一般还要参照堂号下面的祠堂楹联本意,即可知其家族的姓氏源流之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