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7:14 | 浏览:115
嘉绒人一直到1954年都被认为是一个独立民族,从民国初年直到1953年前的文献都将嘉绒地区的民族称为“嘉绒族”。本期的中国姓氏就要一起来看看嘉绒藏族的姓氏文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在嘉绒藏族的原生态文化中,独特的姓氏制度可以追溯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的父系来源,实现父系继承关系,这是姓氏制度的内在功能;以"房名"为血缘特征的姓氏文化和联姻形成的姻亲关系,成为村落社会中的二元亲属关系,通过亲属关系结成了村落社会的互助网络,这是姓氏制度的外在功能。在传统的村落社会中这些具有原生态的文化特征作为嘉绒藏族的文化认同现象,迄今保持不变。
藏族有自己的姓氏命名的方式,由于构成的藏族文化多元性。其姓氏命名的方式也多元。其中分布在四川藏区的嘉绒藏族就有一套独特的姓氏文化。在嘉绒藏族的传统村落社会中,村民们一直延续和享有自己的姓氏命文化,姓氏命名是世系继承的符号,通过姓氏符号可以了解他们亲属关系相联系的村名互助网络。
嘉绒藏族的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房名”。类似于家族的姓氏,家庭成员均以房名为父系继承关系。但是在嘉绒藏族分布区,过去能用的文字记载世系的仅限于司阶层,例如: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县的巴底士司系共传22代。
事实上,巴底土司是从第十二代即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得到清王朝授封为安抚使司后开始了土司世系,前面10代为部落首领世系,清末“改土归流”。巴底土司上缴印信,名义上被取消,实际上仍由土司迵当地。
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任命原土司为总保,仍称其世系。直到系中国成立,随着封建奴隶制的废除,土司世系也终止。在土司制度下,土司为其领地的最高统治者,他的继承人是直系血亲的后代,若遇绝嗣可选金亲士舍袭位,既然土司是世袭的,那么后代都要继承其姓氏,以示血统纯正的继承关系。但是,前任对巴底土司的记载从没有提起过他们的姓氏和房名,就现在的文章资料也看不出他们代与代之间的姓氏关联,因此从土司世袭无法观察到嘉绒藏族真正流行姓氏的文化特点。
有人在沈村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有一套完整的姓氏命名制度,而且通过“房名”所表现出来的血亲个姻亲网络将村落社会的传统家庭互助联系起来,演变出一套村落互助系统,从而维系着村落社会的人际关系,使嘉绒藏族农耕社会的互助关系得以延续。作为普通的嘉绒藏族民众而言没有土司那样的世系记载,但他们却有一套迄今保持不变的独特姓氏命名的方法。
1、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父系传承的“房名”。例如:相巴、各依、兴别等,“房名”是祖辈传下来的,类似家庭的姓氏,家庭成员均以房名为父亲继承关系。
2、村名都要延请“更伯”为新生儿起名,但房名是父辈传下来的,固定不变,更伯所起的是姓后面的名。
3、沈村藏族房命数量多,基本没有大姓的人家。作为农耕社会,亲属关系是传统互助的基础,用姓氏为符号特征的家族越庞大,传统互助的范围就越宽,从沈村的表面观察似乎不具备这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