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7:23 | 浏览:113
解读百家姓臧姓。为您讲述臧氏家族漫长的发展过程。臧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在中国人口较少,按人口排名,臧姓排行为第215位,约占汉族人口的0.03%。分别主要在山东、江苏和河北等省市。
臧姓文化之臧氏家族
据各种文字记载,臧氏的始祖是臧僖伯无疑。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鲁孝公有子名驱,字子臧,后以王父名为氏,或说食采于臧,后以封地为氏;一说是鲁惠公有子名欣,字子臧,子孙以王父名为氏。后一种说法仅见于黄节厚的《百家姓探秘》,据《左氏春秋》记载,鲁隐公称臧僖伯为叔父,可见这种说法不攻自破。
臧僖伯是春秋时期鲁国人,隐公时官任大夫。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最多的就是观鱼于棠的典故,从中可见我们这位始祖不同凡响的治国思想。僖伯子臧孙达,谥号哀伯,传承了其父“君违必谏”的品德,规劝鲁桓公不可接受贿器郜鼎。虽然他们的建议未被采纳,但他们父子二人存善心、尽善言的做法足以轨物范世,让后人永记在心。
哀伯达生伯氏瓶,瓶生臧孙辰(据《世本》记载),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臧文仲。他是春秋时鲁国正卿,历事庄、闵、僖、文四朝,老成持重,对内维护宗法礼治,对外主张互助合作。曾亲自告籴于齐,以赈鲁饥,并力劝晋人开释卫成公,以示亲于诸侯。臧孙辰子名臧孙许(即臧宣叔),宣叔子为臧孙纥、臧贾、臧为。
其中臧孙纥就是臧武仲,是春秋时期着名的鲁国大夫、先秦法家的先驱者之一,主张一切以礼法从事。孔子对他颇为称道,认为武仲强于文仲。后来为季武子所攻,奔齐。宣叔之孙有臧赐(臧昭伯)、臧会……,臧氏家族由此人丁逐渐繁昌。由于臧氏属于鲁国公族,因此便竞现史册,声震寰宇,可以说鲁国历史与臧氏家族史是密不可分的。但臧昭伯时,臧氏家族亦有因内部权利之争失败而奔齐的,这不仅预示着鲁国的即将消亡,也让后世子孙更加明白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鲁国灭亡后,臧氏家族开始散居于齐鲁大地,逐渐在今山东莒县、山东郯城和江苏涟水之间的地域内形成了大的聚落,并因日趋昌盛而演变为臧姓东莞郡望(汉属城阳郡,晋改称东莞郡,治所在今山东莒县)和东海郡望(秦代置郡,楚、汉之际亦称剡郡,治所在剡,南朝齐移治今江苏涟水)。
秦至西汉间,臧姓以此二地为主源,逐渐播迁到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北方省份,并且在今河南禹州、甘肃天水一带形成望族。但在西汉初期,刘邦为巩固汉室江山,分别对八个异姓王进行加罪攻伐,燕王臧荼被逼而反,可惜大功未成,被刘掳杀,我臧氏受到重创。
不过天佑我族,燕王之子臧衍亡入匈奴,为臧氏留下血脉。至汉武帝时,因燕王之孙女臧儿的作用,臧氏家族逐渐恢复元气。东汉初,中兴名将臧宫,追随刘秀南征北战,灭公孙述,平定蜀川,功封郎陵侯,极大的壮大了臧姓颍川郡望(晋置郡,治所在阳翟,即今河南禹州)。
东汉时期,繁衍于东海郡的臧姓家族逐渐散居到江苏各地。南朝刘宋时期,臧氏家族在臧焘、臧爱亲、臧熹及其后人臧质、臧盾的影响下,再次走向辉煌,尤其是他们所在的臧氏东莞郡望得到了很好发展和壮大。也就在两晋南北朝时,繁衍于东莞郡的臧姓人口大批渡江南下,逐渐蔓延到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并且名人辈出,家声显赫。
直到隋唐之际,东莞郡望仍然存在。唐末至五代时,臧姓徙居江南者甚众,今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均有臧姓入迁。宋元两代,居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的臧姓人口因仕宦、避难、生存等原因,又转迁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明初,山西臧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江苏等地。清康乾年间及以后,河北、河南、山东之臧姓有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东北三省的,也有沿海之臧姓渡海赴台,远徙海外的。一九四九年大陆解放前夕,江苏、浙江、福建之臧姓又有随国民党败逃台湾的。全国解放后,各种运动此起彼伏,加之改革开放的政策,使臧姓家族的分布愈来愈广。
在近三千年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臧氏家族始终做到世代相承,本仁祖义,并遵天地之造化,寻治世之方略。因此,历代文人佳士不可胜数,王侯将相亦不乏其人。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许多臧氏族人走向社会,或文或武,成为部、省、市级的干部很多。尤其在恢复高考后,臧姓家族读大学的人数猛增,硕博之士大有人在。这些家族精英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我相信,在先祖盛德的荫庇下,臧氏族人的努力下,我们臧氏家族会日趋辉煌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