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是海内外孙氏宗亲对家乡的一片深情。百家姓氏,博大精深。《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其中孙姓排名为第3位。东吴国姓。中国古代家训,是一个巨大的传统文化宝库。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及子孙,悉本义芳。下面是河南登封市孙氏家谱序言。
明洪武年间,先祖从山西洪桐县徒居到河南嵩山南北麓落户。嵩北居住在巩县罗庄、候地、鲁村一带,嵩南居住在登封城东勺溪河东畔的景店、后柿杭村。甘甜的勺溪河水和肥沃的土地哺育着先祖在这里繁延生息,历经数百年,使得家族人丁兴旺,人材辈出。
祖上有德,使吾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枝繁叶茂,足迹从最初的勺溪河畔,走向外乡各地乃至全国。据老谱记载,近至马跑、屈家房、山怀、沁水、朱家湾、马峪、告城苇园沟、中岳庙新店、芦崖寺孙家窑、南店、打鱼店等地。远至扶沟县、临汝城南地、舞阳马庄、梁庄,芦氏县、鲁山县东二十里高村、禹县沙锅垌和神垕、唐县苍台街、白河县、西大山乃至山西闻喜、陕西延长县、河北绛县等地,大多不知其后。但不论路途远近,只血脉一线之相连,都是孙氏子孙,亲如一家;虽相见相认困难,但血管里流的都是先祖之血脉。愿吾族所有子孙不论居住何地,都能永远精诚团结,奋发有为,为国效力,为族增荣。
吾族人口众多,分布地广,自古以来,不泛名流志士,在政界、商界、军界、文化界等各个领域大显其才。更有大孝至爱之人,忠、孝、节、义,诚、信、守、礼,争做时代之楷模,实乃是吾族大幸。
先祖素有修续家谱之良好传统,更以修续祖谱为荣,才使得吾族先代代传世。据考证,最早修谱在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七年),由八世先祖讳子哲公创修,距今已有二百二十余年。后先祖又多次续修,最主要的有清道光十九年,清同治五年,清光绪十五年等。可惜这些家谱原本均已失传,值得欣慰的是历次修谱的序或引言都较为完整的被收录在庚寅年续修本中,为我们留下了难得的历史资料。特别是清光绪三十四年,由十一世祖讳文昭公续修的绳武堂本,不但规范了修谱格式、谱例,还绘制了始祖坟茔图;不但规定了排行二十字,为避免重名又按金水木火土偏旁之字增加了二十字,与原二十字并用。本次修谱,还第一次增补了女谱、外传和旁支,使孙氏祖谱在版式、内容诸多方面进一步得到规范和完善,为后世修续奠定了基础。先祖之功伟矣。
时代变迁,历经苍桑,前世之谱,多遭劫难,为使后代子孙因谱继续,将现存不同时期的祖谱整理为集,以传后世,是我辈多年之愿望,今得实现,心甚宽慰。但愿后代贤孝子孙代代相续,以传百世。祝愿更多的外迁子孙能认祖归谱,乃是我辈之心愿。
集内所收祖谱为吾始祖所居之地,登封后柿杭村孙家之中所珍藏。有的因年久已很难辩认,此次整理,实属抢救性保护,为后人修续提供历史资料。经收集整理,取得全卷祖谱三套,分别是清光绪三十四年续修的绳武堂谱一套,包括序传图说、女谱旁支外传和孙氏男谱世系本纪上下卷共四册;庚寅年续修的燕翼堂一套四卷和一九八八年续修的燕翼堂一套四卷。本次整理,按一个完整套为一集汇编,共三集。
本次收集整理的祖谱,均对原本进行了扫描处理,对不能扫描的采用照像处理,原则是原本原样进行归纳汇集,不向下续,以便保存。
为了方便查找,在每集汇编前增加了目录部分。
老谱中记载了先祖坟茔图谱,本次整理时经族中老人指认,采用现代照相及卫星定位技术,对先祖坟茔进行了拍照和定位,并标示在1:10000地形图上,为后世大孝大贤之辈光宗耀祖提供史料。
在此次挖掘整理过程中,十四世裔孙炳常先生及家人不顾年事已高,走村串巷,收集整理老谱,深受敬佩。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虽对汇编世志抱有满腔的热情,但难免有疏漏之处,功过是非,有待后代子孙品评。
在此,向珍藏和提供家谱的所有孙氏族人表示感谢。向大力支特和帮助此次整理孙氏世志的后柿杭村委领导及族中有识之士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