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8:37 | 浏览:125
解读百家姓水姓。浅说甘肃水氏的由来与渊源。水家在兰州曾是名门望族。水姓在中国历史上起源时间较早,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据《姓氏五书》云 ; 水是当指水为氏,如河氏,淮氏,湖氏之类。
水家在兰州曾是名门望族
关于家里的事情,水均益都是听爸爸水天明说的。“甘肃水家最早生活在一个叫做广河的地方。清朝同治年间,因为连年战乱,我太爷爷的父亲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三甲集,开始了逃难生涯。”
水均益的太爷爷水应才,是家中的第五个儿子。
清同治六年,不满二十岁的水应才孤身一人在兰州闯荡,他曾在私塾读书,能写会算,一开始挑着油桶沿街叫卖,后来进入兰州新关一家毡帽作坊当工人。“那个时候做毡帽很赚钱,太爷爷还替作坊主人管账,家里就慢慢富裕了起来。”
后来水应才娶了李氏,生了好几个孩子,成活长大的只有四个,其中一个便是水均益的爷爷水梓。
水应才对几个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水梓十八岁那年参加科举考试,榜上有名。
水均益说:“我爷爷过去是甘肃省的秀才,维新变法以后去北京的京师法政学堂就读,后来参加了辛亥革命,成了国民党的元老。我听父亲讲,爷爷最高的官职是西北教育总署的署长。”
甘肃水家到了水梓这一代,才真正地兴旺发达起来,水均益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私家花园,叫“水家花园”,在兰州当地十分有名。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时任安徽省政府秘书长的水梓来宁波寻根。在水梓子女的回忆文章中都提到,水梓曾在宁波附近的一个村庄里找到了水氏家谱。
水均益说:“这个父亲也有说过,爷爷不只找到了家谱,还手抄了一部分带回甘肃去,想试着合拢两个分支。可惜这些家谱后来都遗失了。”
在爷爷之后,水均益的叔叔水天德,也曾在1998年8月1日来过云龙附近的后陈浪岸村,在水氏宗祠留了一张影。
在上海找到《水氏宗谱》
生活在甘肃的水氏族裔,一直没有家谱、族谱。而位于宁波、兰溪等地的水氏族裔,却有族谱累代相传。现在珍藏在水家村的《水氏宗谱》是1843年水氏族人第八次修订的版本。
相传水姓始于大禹,治水后族人定居于绍兴会稽。关于鄞县水氏(亦称四明水氏和桃源水氏)的由来,在家谱上有过详细的说明。
宋代建隆八年(公元968年),明州刺史水震(敬则公)告老还乡,打算找一块风水宝地安享晚年,一路从越东(今绍兴会稽)来到鄞县西乡,被风光如画的桃源之地吸引,于是在此落户。
水家第八代土伦公育有三子,分别为广、庠、序三房,人丁兴旺,从这一代起分了家。水家村这一支脉最大,堂名“本源堂”。
水均益一边翻看着《水氏宗谱》,一边发出疑问:“我想知道这个家谱里有没有记载水家人曾经外迁到甘肃,哪怕只有几个字。”
遗憾的是,宗谱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记录了有人离家外出,但并未说明目的地。
关于水氏为什么要从宁波迁徙到甘肃那么远的地方?
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去做生意,那边是丝绸之路,贸易发达;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人犯了错误,被发配边疆。走得匆忙,没带走任何家谱之类的东西。
水启昌和水启德两兄弟是鄞县水氏第34世孙,属于鄞州区云龙镇后陈浪岸村的水家后人。因太平天国时洪杨之乱,一部分水姓族人迁至陈浪岸,村里有个水家祠堂,堂名“追源堂”。
水启昌、水启德两兄弟曾和水均益的父辈们有过不少交集。“1997年左右,水均益的叔叔水天德出差来上海,我们一起去上海图书馆找到了《水氏宗谱》,当时看到的宗谱是用毛笔字书写的,但是支离破碎,好多页粘连在一起,我一边看工人修复,一边在心里默默祈祷,一定要留住我们老祖宗的东西。”现在村里的八本宗谱,是十几年前从上海图书馆复制的。
1997年,水启昌去甘肃天水开会时,碰到了一位兰州来的局长。“因为全国姓水的人不多,所以他对我印象深刻。他说水氏在兰州是个名门望族。他一看见我就说,‘你跟水均益长得好像!’”
论资排辈的话,水均益是水启昌的“远房侄儿”。
水均益看着水启昌说到:“我们水家人,不论男女,鼻子都很大。”
水家村有座“水氏家庙”
“皇室有家庙,百姓有宗祠”———古时对祠堂的叫法有明确的规定。而水家村里有一座“水氏家庙”。
村里有一种说法,水震的妻子赵氏,从宋代皇室出嫁,得到万岁亲封。“水氏家庙”头门三道,正门是高门槛,平时不开,左右两道边门供平时进出,庙里有戏台天井,两旁是看台厢房,正殿中间挂着漆金的“本源堂”堂匾,原匾是同治十一年时皇帝亲题。
据村里老人回忆,明朝万历年间,水氏族人筹款共建家庙,供上宅、下宅、陈浪岸及各地子孙祭奠。到了清朝同治十一年,集资重修家庙,规模宏大,门前树旗杆石,两旁云石拱门,中殿书有“本源堂”三字。
2006年一场大火,大殿被全部烧毁。2008年,“水氏家庙”在原址重建。现在是村里的文化礼堂的一部分。
站在“水氏家庙”的正殿里,水均益听村干部讲述水家村村史。水家自宋朝以来,各朝各代都有名人名事。乾隆时期出了个水嘉谷府台,道光年间出了个水鸿飞进士,水祥云是全国总工会主席,水芝三是上海市纸业公司大老板,到了现在,水均益是族里人尽皆知的名人。
在乾隆三十四年,第六次修水氏宗谱时,在祖训之后,水氏先辈为后人定下了排行字辈20字,“祖志望兴仁,嘉祥佑启新,修名维懋学,永远在崇伦。”这些文字如今都被刻录在“水氏家庙”门口的石碑上。
在石碑上找不到自己的字辈,水均益面露遗憾。
水启昌说,有一种可能是,当年水氏族人匆忙西迁时没有带走任何家谱,因此到了甘肃之后重新排辈,“水均益的爷爷叫水梓,爷爷的兄弟叫水榕和水楠。甘肃水氏也有用‘梅兰竹菊’做字辈的。到了水均益爸爸这一代,就是按照‘天’字辈来取名。”
据水启德回忆,水祥云曾留下文字,说兰州有一位水梓先生,论字辈的话应该排“佑”字辈。
水均益说:“这样说来有可能对上了,我爷爷名字叫水梓,字楚琴,但好像还有一个字,这个我要回去问一下我母亲。她也许还记得。”
“1889年修订的第九版家谱现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1915年出了第十版,之后的就不知所踪了。以前老祖宗每隔四五十年都会修一次,如果我们不继续修下去,会对不起祖宗。”水启昌说,水氏家族缺失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如果能找到这些,就能确认甘肃水氏和鄞县水氏的关系。
听过两位长者的讲述之后,水均益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并承诺将尽己所能寻找遗失的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