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8:52 | 浏览:124
解读百家姓贾姓。位于济青高速公路临淄段北侧的贾思勰纪念馆。贾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7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贾姓是在中国姓氏排行第45位的大姓,人口较多。
贾姓文化之贾思勰纪念馆
我国农民有无穷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在封建社会里,农民虽然受到极度苛酷的剥削,非常残暴的压迫,生活非常凄惨,但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在辛勤的劳动中,他们还是有很多创造,积累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生产经验。农学之父贾思勰就是这些创造和生产经验的整理者和代言人。他利用11年时间,在前代农学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科学技术,尤其是以今淄博市为中心的齐地农业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撰写了不朽的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贾思勰,山东青州人,北魏时任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大约生活在北魏末期至东魏初期(公元五世纪末至六世纪初)。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表彰他对人类所作的巨大贡献,临淄区在淄博市齐城农业高新开发区——万亩农业示范园内建馆以志纪念。
该馆位于济青高速公路临淄段北侧,下临淄路口向北500米即到。贾思勰纪念馆掩映在一片新型果树和农作物之中,与周围环境和谐的融为一体,更显古朴典雅。该馆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投资100多万元;在纪念馆门斗南侧的横梁上悬挂木质横式馆牌,黑底铜字,上书六个端整秀雅的魏碑字:“贾思勰纪念馆”。迎门处是一座精工高雕的贾思勰石雕像:贾思勰白发飘然,手捻胡须,右手握书,凝神静思。馆的一层为古代部分,主要展示贾思勰生平和其对农业所作的巨大成就;二层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与成就展览。一层的展出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展出贾思勰及同宗兄弟贾思同、贾思伯的生平要略,以及贾思勰当年生活环境的复原图。第二部分利用微缩手法再现古代酿酒作坊制酒场景、贾思勰深入民间和田间地头了解耕作和种植技术的场景、古人生产生活的部分场景等,通过大量的文字版面介绍、绘图说明、实物展示、照片、沙盘等手段,系统展示了《齐民要术》的思想体系和科学技术成就。第三部分主要展示国内外现存《齐民要术》版本的实物、复制件、影印本照片、引用的历史典籍和国内外对《齐民要术》的研究情况。贾思勰纪念馆汇集了当今研究成果之大成,系统展示了《齐民要术》之精要,整个展厅空间丰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齐民要术》是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一部确立中国农业大国地位的“第一农书”。全书共分10卷92篇,洋洋十余万字,记载农谚歌谣30多条,引用前人有关农业方面的著作多达150余种,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田地的耕作技术,种子的选择保藏,各类粮食作物、瓜果蔬菜、花草树木的栽培种植,马牛羊猪的畜养及疾病防治,酒、酱、醋、豆豉、肉脯、饴糖等的制作,还包括烹饪技术,食品加工,笔墨、胶、染料、护肤品等的制作。总之与贫民百姓生计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论述。该书列举到的许多经验技术,比世界上其它先进民族的记载要早三、四个世纪,有的甚至更长。
《齐民要术》问世一千四百多年来,对中外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除民间争相传抄、记诵外,历代政府对它也比较重视。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曾官刻全书,发放各地作为指导农业生产的教科书。该书早在唐宋时期就传至日本,十九世纪传至欧洲。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一些思想就是从《齐民要术》一书中得到启发的。
历史的车轮碾过,已是科学种田的新时代,对农业进行高新技术开发的时代。这部根植于齐地沃土中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于高速发展的临淄经济和现代农业无疑有历史的借鉴价值。临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为历代产粮重地,素有“鲁中粮仓”之美誉。目前全区已形成粮食、瓜菜、林果和畜牧四大生产基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生态农业县,中国西红柿之乡。这些成就与《齐民要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齐民要术》不仅反映了当时发达的农业技术,许多技术即使现代仍有很高的价值,防旱保墒技术、种子处理法、轮作方法、无性繁殖的嫁接法、动物品种优劣鉴别等等,无一不在我们生产生活中仍然发挥着作用。就连已经实现工农业现代化的日本,现今仍很重视《齐民要术》的研究。在日本旱地农业技术中,也碰到春旱、夏季多雨这样的问题,而现在所采取的最先进的技术理论与对策,和《齐民要术》中讲述的农学原理几乎完全一致,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