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2:35:03 | 浏览:231
吴姓百家姓中排名第六,它与其他姓氏略有不同,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它最早的时候是起源于炎帝姜姓的,距离现在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吴姓的变迁与发展,山东吴姓家谱!
约公元前11世纪,后稷第13代孙太伯和禹仲兄弟流。亡荆蛮吴国,让三弟季历继。承王。位,放。弃姬姓改姓吴,后由周武王追封为吴太伯,为吴氏家族的始祖。司马迁的《史。记》中“周本纪”和“吴太伯世家”两篇文字,有详细的记载。
唐尧时代后稷的母亲名姜嫄,她在野外见到一个巨人的脚印,就踩着脚印走,感觉导象受。孕一样,导足月时生。下一男孩。姜嫄认为这样生。下的孩子不。吉。利,就丢。弃在小巷路上,不料马牛走过小巷时,却不伤。害孩子,又想把孩子抛。弃到树林中,恰巧林中正有很多人,就把孩子放在沟渠的水上,此时飞鸟用翅膀掩护孩子。姜嫄感到太神。奇了,就把孩子。收。养下来。因为曾经想丢。弃他,就取名为弃。
弃幼年游玩时爱好种植麻类、豆类植物,成年后喜耕地务农,选择合宜的土地,按时播种和收割。当地群众学他的方法种地,得到好。处,他也立下功。劳。弃最初教别人耕种的地点为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在侯马市和黄河间)。帝尧知道后,推举弃为农。师,帝舜给弃的封。地在邰(今陕西扶风),姓姬,号后稷。
后稷死后,子不窟继承官。位,到不窟晚年,因为夏朝第三代帝太康废。政。事,被羿驱。逐出。国,后稷传下的官。职被。废,不再务农了。到了第四代公刘,虽然居住在异族地区,却恢。复了后稷的务农工作,因地制宜,勤奋经营,有了资金积蓄,群众团。聚在公刘的周。围,为今。后周。朝的兴。起打下基础。公刘死后,子庆节继承,在邠州立国(今陕西彬县)。到了第十二代古公郸公,恢复后稷和公刘的事业,积德行义,受到公众的爱。戴。这是强。大的熏。育。族(匈奴族祖先)向古公郸父勒。索。财。物,古公付出。财。物,仍。不。满。足,继续进。攻,想要掠。夺。土。地和民。众,这时群。情。愤。怒,要进行战。争。古公认为战。争会有。伤。亡,不。忍。走这一步,就带领近亲家属离。开邠州,跨过漆。河,停留在岐山下的周原,改。国。号。为。周。国。后来邠州民众也跟着迁。居周原,并且改变了原先风俗,兴建城郭和住房,分别居住。
古共有长子太伯,次子虞仲,三子季历,三子季历生姬昌,有吉祥预兆。古公说:“我家应该兴旺起来,难道就在姬昌身上吗?”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将要。立。季历,以便。传。给姬昌,二人就。流。亡到江南吴地(今苏州一带),文。身。断。发,归。化当地习俗,以便让。位给季历。古公死后,季历继承,为公季,公季遵循古公遗。愿,笃行仁义,诸侯归顺。公季死后,姬昌接位,称号西伯。西伯死。后追。封为文王,传位太子姬发,即周武王。
所谓“三让”,在《史记》“集解”中有说明:古公死后由季历继位为一让;季历死后由姬昌继位为二让;姬昌死后由姬发继位,并讨。伐。商。纣。成。功,建立周朝天下是为三让;太伯虞仲及其子孙并未提出异。议。另一种说法是:古公卧。病,委太伯采药,太伯未按长子孝礼采药为一让;古公病故未奔。丧,由季历主持丧。礼为二让;断。发。文。身,不再按宗。法。祭。祀。姬姓列。祖,让给季历主持为三让。史家视“三让”为高贵美德,避。免兄弟争。夺。王。位,起。教。化。作。用。但到了吴氏后代,仍发生了争。夺。事。例。
周武王登帝位后追封吴太伯,因吴国较弱小,只是伯爵,到十九代孙寿梦时,国。势。强。大,才进。封为吴王。寿梦有四子,依次为诸樊、馀祭、馀昧和季札,其中季札人品、能力得到民众的尊重,劝说季札继承王位,季札。拒。绝,后按。兄。死。弟。立的次序,由诸樊、馀祭、馀昧相继登位,馀昧死后,季札仍不登位,回到封地延陵(今江苏常州市),乃由馀昧子僚继。承。王。位。但诸樊子光认为父辈兄弟四人,当传给季札,现季札不。允,理。应由光接。位。吴光派勇。士。专。诸刺。杀。王。僚(戏剧“鱼藏剑”描述这项事件),自。立为吴。王阖庐。可见在“三让堂”美名下,仍出现夺。王。位。事。件。吴王阖庐死后,子夫差接位,夫差在。位二十三年,被越王勾践击。败。亡。国。失。国。后,吴氏子孙世代为民。
吴氏家族的一部分,用“延陵”作为堂名。从季札回到封地延陵后,后代子孙一直居住在那里。我家也曾用过“延陵”作堂名,我未向上一代询问清楚,猜想我家是从常州搬迁到江北,并非从苏州搬来。但是从什么时候搬迁到江北?现在老一代已无。人。在。世,只能从其他途径试作考。证。白蒲吴氏宗祠有一副对联:
曾祖敬宗迪光继绪
贻谋式榖笃信裕昆
后。代。子。孙就按照这十六个字,挨次用作排名次序。我在这一名中是第五代,推其建成白蒲吴氏宗祠约距今120-150年之间。恰好是太。平。天。国在江南(南京和上海之间)战。争。时。期,我们的祖先逃。避。战。争就迁徙到交通比较闭塞的江北定居。在此之前,也曾发生过。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和清。廷。作。战,但多在广东、广西和天津等地,所以认定在太。平。天。国。战。争。时较为合理。
经过回忆,我家还用过“桐荫轩”堂这一堂名,在手提灯笼上见过这种字样,但从未在别处见到,估计是极小范围的家。族。堂。名,使用时间也极短桐荫轩“堂这一堂名,在手提灯笼上见过这种字样,但从未在别处见到,估计是极小范围的家族堂名,使用时间也极短,就不谈了。
另一个问题:从吴太伯传到现在,共经。历了多少。代。子。孙?如果有家谱可以核。查,应当可以寻到准确数字,而经过。十。年。动。乱。洗。礼,就成为。难。题了,但可以粗略地做出估算。据史家论证,周武王。讨。伐商纣,成。功于公元前1046年,距现在(公元2000年)历时3046年,但吴太伯比周武王姬发高出两代,可定为3100年。如果按每一代定为34。36年,则有22代,即公元2000年出生的孩。子,当为吴太伯的第90代孙辈。这里34。36年数字的来源,是从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他的64代孙清。朝戏曲作家孔尚任于公元1648年生于山东曲阜推算而得[(551+1648)÷64=34。36,孔子和孔尚任生年从《辞海》有关词条查得]。这种推算方法有一定得误。差,各居住点生。育。期有差别,也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只能提供参考。应当尽可能寻觅吴氏家谱加以核实。
以上叙述远。祖。创。业、居住转。移、堂名来源和子。孙经历代数四个方面,须补充或修。改。尚请同。宗。父。老兄弟、有兴趣得学者指正。